一、描写“普达措”的优美句子?

1、“普达措”藏语意为神助乘舟到达湖的彼岸。充满了美好与诗意。

2、普达措有座美丽的碧塔海,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树。

3、普达措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青山湖畔。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达措国家公园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距香格里拉市城区22公里,总面积约1313平方千米。

二、对安徽省滁州市市区了解的进来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要冲,滨临长江(北纬32°05'~32°36',东径117°50'~118°30').距省会合肥120公里,距江苏省会南京市59公里,距上海市300公里.滁州市是省辖市,下辖2区(琅琊区,南谯区),2市(天长市,明光市),4县(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人口415万.滁州属江淮丘陵,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古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4~16.6℃,年均降水量1031.2毫米.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绚丽.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历史文化名城1个,国家级重点对外开放寺院2处.全市有名人,名亭,名文,名山,名画,古关,古城,古寺,古陵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其精粹可概括为:(1)四山:琅琊山,皇甫山,凤阳山,神山;(2)四湖:女山湖,碧云湖,卧牛湖,高邮湖;(3)四洞:韭山洞,庵基洞,吸水洞,禅窟洞;(4)四名:名人(朱元璋,欧阳修,吴敬梓),名亭(醉翁亭,丰乐亭),名祠(阳明祠,陈铎祠,沃公祠),名著(《儒林外史》,《醉翁亭记》);(5)四古:古关(清流关),古寺(琅琊寺,龙兴寺,护国寺,禅窟寺,普济寺等),古城(明中都城,钟离城),古陵(明皇陵,虞姬墓).天长市近年来发掘的西汉三角圩古墓群,属国内罕见,出土文物价值连城.滁州区位优越,交通,通讯便捷,旅游接待条件日趋完善.地处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边缘;京沪,淮南铁路,104,205国道贯彻南北,312国道横穿东西,内河航道直通长江,淮河;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成龙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以琅琊山为龙头,以凤阳,全椒,天长为重点,各县,市,区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旅游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旅游业产出水平有所提高,产业形象日渐鲜明. 九五以来,旅游发展势头空前高涨,年增幅均保持20%以上.1993至1998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3568人次,34949人天;旅游创汇1790万美元(含旅游商品创汇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739.5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7亿元;旅游业总收入4.66亿元.旅游企业大幅度增加,旅游从业人员增多.1998年底,旅游企业已达41家,其中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旅游涉外饭店11家,旅行社10家,旅游车船公司7家,旅游购物商店,定点餐馆,娱乐场所3家,国家和省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7家,旅游风景管理处6家.旅游从业人员1.7万余人.旅游业投入加大,开发步伐加快.1993至1998年,全市用于旅游方面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四亿元.市政府决定,从1998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扶持竞争力强,回报率高的旅游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也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旅游开发.旅游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取得显著成效,推出贯穿滁州与凤阳的皖东北方访古游和苏皖古迹精华游,生态环境游,休闲娱乐游,避署度假游等数条旅游线路,同时增设了垂钓,民乐,泛舟,书画,狩猎,宗教朝拜,曲水流畅,凤阳花鼓观赏,琅琊山庙会等特色旅游项目.

三、福建官桥怎么样?

官桥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南安市中南部,面积120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2703人,海外侨亲10.2万人。04年度全镇出生率10.29‰,政策符合率96.58%;05年度前8个月出生率6.94‰,政策符合率97.18%。2004年度受表彰情况:先后荣获2004度福建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泉州市“爱国拥军”先进单位和南安市“双拥模范镇”、“预备役高炮团先进连队”、南安市“推进工业立市进程”总分评比第三名等荣誉称号。矿产资源:包括大理(青田)石、高岭土、花岗岩、蜡石等,并蕴藏丰富地下温泉资源,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2004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①工农业总产值25.98亿元,(其中工业25.9亿元,农业0.8亿元),人均纯收入5582元,工商税收 5389.8万元,用电量2.4亿度。②2005年度下达的经济指标情况:工农业总产值32.2亿元,工商税收6600万元,用电量3.2亿度。③2005年1—9月份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商税收4947.4万元,比增21.14%,供电量2.27亿度,比增18.7%,新登记企业18家,注册资金 2838万元。

2、工业:全镇现有企业150家。支柱产业:建筑陶瓷、五金机械、粮油加工、家私制造、针织服饰五大产业支柱和电子、化工、包装等新兴产业。工业项目区情况:现有沿“三线”即国道324线复线、南官公路、邱前公路两侧南联、方圆、前梧、霞光、石鸡山、下洋等8个工业园区,规划开发土地约4000亩。其中,重点承接家私、粮油两大产业板块的开发用地需求。龙头企业6家。主要包括:协进陶瓷、敏捷机械、金穗米业等,主要生产各类内外墙砖、精米、食用油、机械模具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8家,省名牌产品3家。

3、农业:全镇现有耕土32060亩(人均0.31亩),山地104589亩(人均1亩),果园1.1万亩(人均0.1亩)。名优特农副产品:龙眼、大蒜、芋头、优质米、蜜饯;农业基础设施:小〈1〉型水库2座、小〈2〉水库4座;农业生产基地:金牛千头牛养殖基地、东头千亩优质米培育基地、九溪百亩蔬菜基地、成竹东星养猪场等。

4、其他产业及社会事业:

⑴其他产业:

A、专业市场:全镇现有官桥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福达汽车贸易市场、裕民小商品批发市场、商品牛交易市场四大专业市场。其中,官桥粮食市场拥有各类粮油经营户165家,粮油加工企业45家,粮食年交易总量达10亿斤,年交易额超10亿元,位居全国八大粮食专业市场第三位,是福建省最大的省级粮食批发市场。目前新引进的粮食市场建设项目—中国粮食城,规划占地总面积2000亩,计划投资5亿元。建成年交易量12亿斤,集仓储、生产加工、农副产品及农业加工机械展示为一体的“华东第一、全国一流”的新型粮食市场。 首期开发土地500亩,计划投资1.5亿元。

B、旅游产业: 官桥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五塔岩、一片寺、石室岩,水碧山青、林壑幽美。尤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更是以其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恢宏的群体建筑规模,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誉为闽南建筑大观园,列入“泉州十八景”,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的旅游观光客慕名而来。

C、交通运输 :官桥地处福、泉、厦公路交通要道,为联接南安、晋江、泉州等发达(县)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距泉厦高速公路出入口仅1公里。324国道横贯全镇。东经泉州直达福州; 北连南安市区接南(安)永(春)德(化)和南(安)安(溪)线可达闽西北;西接晋江内坑可达石狮市;南往同安可达厦门市、漳州市直抵广州、深圳。

⑵截止2005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现有群众存款余额11.7亿元,贷款余额5.91亿元.

⑶教育事业情况:全镇现有6所中学(其中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26所小学、28所幼儿园。2005年春季在校生为18036人。小学均已全部达标,五星中学系省二级达标学校。

⑷卫生设施情况:全镇现有1个中心医院和下洋1座附属医院。

⑸供水、供电、通信、有线、村级公路建设情况: 至2005年5月,共投入近3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镇交通、电力、通讯、供水形成较大规模。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构成了“一线四路”的交通网络,全镇水泥路达80公里,乡村公路硬化以每年18公里以上的速度增长,现正抓紧九溪、洪岭、内都等村水泥路建设,力争今年底完成泉州市下达的村村通水泥路目标;电力充沛,官桥镇现拥有2个3.5万伏变电站、2个11万伏变电站、1个市建22万伏变电站、1个省建50 万伏输变电站,供电能力居南安首位,为全省最大的供电中心;通讯先进,现有官桥、内厝、下洋等5个程控电话模块局和官桥移动电话基站等通讯设施, 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居全市前列。 拥有日产水量1万吨的自来水厂1个,基本满足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⑹侨亲捐资:官桥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 海外侨胞对家乡的建设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侨亲捐资历年累计8000多万元,其中捐资超百万元的有吕振万先生、林树哲先生、张水荃先生、何文质先生等。主要分布菲律宾、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