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值得去交换吗?

是的,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值得去交换。

首先,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是一所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知名学府,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该校在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享有盛誉,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广阔的发展机会。

其次,参加交换生项目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你将有机会结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同学,拓展你的国际视野和人际关系。通过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你将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你还能体验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增加个人的人生阅历。

再者,爱沙尼亚是一个美丽而富有特色的国家,拥有独特的波罗的海风情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在此期间,你可以游览塔林古城、欣赏美丽的海滨风光,并品尝当地美食。这将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综上所述,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交换生目的地。你将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拓展国际视野并体验不同的文化。

二、爱沙尼亚什么出名?此国哪个产业最发达?综合国力比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如何?

出名:爱沙尼亚拥有大量油页岩和石灰石以及覆盖47%领土的森林。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较发达,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

最发达产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IT和电信、农业、旅游业

爱沙尼亚:2006年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在欧盟内排名第二,其它一般。

拉脱维亚:经济基础较好,以工业和农牧业为主,是波罗的海沿岸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波罗的海三国中,其工业位居第一,农业位居第二。

立陶宛:立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较发达,糖、奶、肉制品出口有一定优势,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只有拉脱维亚经济基础较好。

爱沙尼亚最出名的是该国的首都塔林。塔林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塔林旧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

爱沙尼亚是比较发达富裕的国家。其中服务业是该国最大的产业,占用了该国近60%的劳动力。具体说包括了旅游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子行业。

爱沙尼亚的GDP总量和人均数量,均略强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是波罗的海三国中综合国力最强的。

三、《狼王的养子》读后感

1.

《狼王》是一本给坚强勇敢的男孩的书。讲述的是一个叫柯勒的小狼在充满生机又时刻隐藏着危险的大草原中经历了少年时代的挫折,在困境中顽强成长为一个拥有绝顶智慧的狼王的故事。

柯勒的成长被作者凌岚赋予了人性化的内涵,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死亡、弱肉强食,困难和挫折,还看到了顽强、努力和永不放弃。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感人而励志的情节,人生的真理。如柯勒在遇到雪崩频临死亡又意外生还时的感悟:“是奇迹吗?是上苍的垂怜吗?不是,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意外和巧合,没有天生的幸运儿,也没有倒霉鬼。柯勒所获得一切都是它自己争取来的”。又如柯勒虽然羡慕金雕能够自由飞在蓝天上,却也切切实实地明白“能拥有那样矫健的身手,能够自由地翱翔在蓝天上,需要付出什么样的惨烈的代价”。

作者像男孩们展现了一个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坚持到底。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

2.

狼王》,掀开扉页,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只雄壮的公狼对着月亮仰天长嚍的画面。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

这本书讲了一只父母双亡的幼狼柯勒的成长历程。在寒冷的冬季,幼狼柯勒在父母双亡后,又目睹了同胞兄弟饥寒交迫而死,决定离开出生的小树林,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他碰到了狼王卡斯梅的狼群,并加入了这个大家庭。可是因为年小休弱,它被大家排挤,它又萌生了出走的念头。它出走的途中,掉进冰窟,遇上雪崩,都通过奋力自救奇迹般生还。经过一次次生死,柯勒逐渐成长为一只具备狼王优秀品质的年轻公狼,又回到狼群。卡斯梅意识到了他对自己地位的威胁,他向柯勒发起了挑战。柯勒没有应战,真到族群里的公狼沙尼亚杀害了卡斯梅一家,柯勒才打败沙尼亚,做了狼王。

柯勒有什么当狼王的品质呢?为什么他不接受卡斯梅的挑战呢?因为柯勒隐忍,在什么时候隐退忍呢?在小时候,族群中其他狼欺负他时,他隐忍。长大后再回到族群,尽管自己有了向卡斯梅挑战的实力,他仍不张扬,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柯勒还坚强勇敢,他为了救出同伴,敢于向比自己大几倍的洞熊挑战,这是一种勇敢。他在自己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永不放弃,逃过一次次劫难,这是一种坚强,柯勒还善良,富有智慧,不畏强敌。。。。这些品质足以当一个优秀的狼王了。可是他为什么不接受卡斯梅的挑战呢?因为柯勒已经经历了几次生死考验,狼群的稳定和祥和是他所希望的,他不去追逐那些虚夸浮躁的东西,之后打败沙尼亚做狼王,也是为卡斯梅报仇,让狼群能有更好的未来。我应该学习柯勒的优秀品质,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坚强勇敢沉稳地面对困难挑战,永不放弃的

四、《白桦》,由俄罗斯的诗人叶赛宁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谢尔盖·亚历山大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成分的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只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应征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我的朋友,再见,/亲爱的,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我的朋友,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莫悲戚——/这世间,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当然更不希罕。”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时年三十岁,正是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后的冬天,他的坟头一声枪响,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为他殉情而死,据说叶赛宁绝命诗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